經營自媒體2年:我的瓶頸與3階段心態改善

最後更新日期:2024年06月09日

自媒體心得

經營部落格+社群平台 2 年後的我,卻發現越寫越沒有方向。

這篇文章除了有我對部落格的想法,更將我這兩年的心態變化分成 3種階段,分別介紹這三種階段的瓶頸,以及改善後的想法,希望這篇能讓想經營自媒體的人多想想。

經營自媒體2年:我的瓶頸與3階段心態改善
經營自媒體2年:我的瓶頸與3階段心態改善

第1階段:經營自媒體初期「要寫給別人看」

我從 2022 年開始寫部落格,對於高中畢業後就沒再寫長文的我來說,一開始寫出來的文字非常不順,贅字多且毫無重點,學行銷的朋友看了直搖頭,在我面前直接訂正給我看。

「這些文章要寫給別人看」這是我在第一階段學到的心得。

——所有文字,只要抱持著「要讓別人讀得通順」心態後,該用什麼字眼,這些答案就會在創作的過程中湧現出來。

我保持這樣的心態寫了一年半,卻不知道有幸讀到我的介紹文的人是什麼想法。

自媒體經營2年心得

第2階段:經營自媒體「與同類型創作者互動」

「開始認真經營社群吧」為了與更多讀者、創作者互動,於是,第 2 階段我開始在社群與創作者、追蹤者互動。

——不得不說這真的非常有效,認識了閱讀帳的朋友我學到了好多不同想法,即使是說著同一本書,也可以由不同的觀點切入。

這個階段我改善了社群的貼文以及頻率,幸運的獲得出版社聯絡以及與廠商的有籌合作。

我的Instagram閱讀帳在這裡。

自媒體經營2年心得

第3階段:經營自媒體瓶頸「回到自己,為了我」

第 2 階段順利的過了半年,出現了另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總是介紹別人?我自己呢?」

如你所見,我的部落格:Jenny日文讀書筆記以介紹日本書籍為主題,以心得分享為主。但隨著發表文章數增加、社群追蹤數來到四位數,我卻發現我找不到我眼中的「我」。

我是誰?我該怎麼形容我自己?就像是青春期所期待的自我認同,我總是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,好像這些東西就是我自己,但說到頭來,這些都不是我。我連我是什麼,都沒辦法好好說清楚。

自媒體經營2年心得

我如何走過經營自媒體的瓶頸?

老實說,我也不知道自己現在好了沒,過去一個月我都沒有動力發新文,休息了一陣子,狂讀非小說書籍(行銷、時間管理、傳記)。

讀著這些書,我不斷與自己談話,「原來你喜歡這個」
「原來這種的想法與你共鳴」
「這點跟你的人生經驗呼應不是嗎?」透過作者丟過來的文字,我嘗試與自己回應⋯⋯好像更了解自己了。

——原來我缺乏的是與自己的對話。

我非常喜愛閱讀,特別是文學小說,我總是介紹別人的作品,但卻也因此讓我發現「迷失了自己」。

正巧,這階段也遇上了Google大幅改動演算法與Instragm觸及率,原本一日有 300~500 瀏覽數的本部落格,更驟減到 100 初頭;向來Instragm以貼文為主的我,更發現Instragm貼文,未追蹤者觸及的比率瞬間降低,這也代表在社群網上的貼文更難被推廣出去。

以下是我接下來會採取的方向:

  • 寫長文創作更精細的分析文章,而不是像過去制式化的介紹單本書,以情感營起共鳴
  • 嘗試投稿到各大網站,獲得權威推薦與經驗,以彌補本部落格成立年份短的缺點
  • 創作自己的創作

有點害羞的小小分享:從小我就非常喜歡「故事」,小學一年級開始寫同人文,國中畫同人漫,一直到高中才開始創作自己的短篇小說,當時的創作也幸運獲得獎項肯定。雖然我上大學後就不再寫小說,但心中一直記得創作「故事」之於我的感動。經營閱讀帳這兩年,讓我接觸到好多好故事,一直回想起青春期那段熱愛創作的自己,所以我才在上述的第三項寫上:創作自己的創作。

結語

坦白說,在經營部落格的這 2 年,光是從從第 1 階段「要寫給別人看」到第 2 階段與「同類型創作者互動」就花我花了一年半,但由第 2 階段走到第 3 階段,只花了半年。

我深深感受到經營自媒體必須抱有「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」這種心態。即使過去能靠著同一種方式獲得流量以及贊同,但也很快就會不再受用。一定要不斷的學習、不斷的試。

自媒體經營2年心得

有什麼能學呢?除了文字表達要簡短到位以外,也不妄想讀者會像學校老師會乖乖把你的文章讀完,一定要把重點標出來,甚至能用誇張的破題法吸引眼球更好。

再來就是演算法,例如Google演算法改動、社群媒體曝光率這類我都是從網站專家們文章中看來的,特別推薦以下幾個

我第 3 階段的瓶頸仍在持續中,雖然已經有了方向,但實際操作適不適合我、我能不能寫得好還是個未知數。

感謝每一次的瓶頸,面對困境,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更加了解自己,希望下一個半年的我一切順心,越來越上手!

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

Scroll to Top